抓好建筑垃圾治理及资源化利用,不仅有助于减少土地占用,避免土壤污染,而且在推动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提高资源利用率、带动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公众环保意识、推动地区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均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作为省会城市,近年来,海南省海口市格外的重视建筑垃圾治理及资源化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建筑垃圾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建成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秀英区美楠村转运调配场、琼山区凤翔转运调配场(一期)、美兰区灵桂路转运调配场、龙华区苍东村转运调配场(一期)、桂林洋临时转运调配场5个转运调配场。已建成投产的秀英区西秀建筑资源再生利用厂(150万吨/年)、美楠村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90万吨/年)、琼山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一期(52万吨/年)、美兰区建筑资源再生站(50万吨/年)等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解决能力达342万吨/年。其中混合建筑垃圾分拣线万吨/年,日解决能力达2600吨,极大缓解了末端处置压力。
在建筑垃圾规范化管理方面,海口市坚持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生产谁负责的原则,要求实施工程单位在开工前编制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包括实施工程单位基本情况、工程概况、建筑垃圾产生量和种类、分类收集和就地利用措施及目标,并向属地政府主管部门备案,需要建筑垃圾外运的报主管部门审批,并明确委托取得核准运输单位及接受单位,做到源头管理规范化。在居民小区和农村,海口市全面做好建筑垃圾收运的便民化管理工作,投放建筑垃圾勾臂运输车及移动式收集箱,方便居民小区和乡村群众预约,由辖区环卫PPP企业统一收运,既解决了装修垃圾二次装车产生的扬尘及噪音污染,又方便了群众,同时还实现了装修垃圾不落地,减轻了环境污染。
在建筑垃圾管理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方面,海口市建筑垃圾管理平台“1+N”(即“1个展示场景,N个运用场景”)展示场景已搭建完成。在施工工地出入口安装能够很好的满足车牌识别、黑车识别、视频监控、冲洗识别监测和道闸联动等监督管理要求的监控终端设备,在核准的近2000辆建筑垃圾运输车上安装GPS、起升装置,使建筑垃圾的移动过程通过建筑垃圾管理平台实现可视化。具体操作方面,审批部门在审批之初便将建筑垃圾产生工地、运输车辆、接受企业等各要素录入建筑垃圾管理平台,环卫部门负责清运运输报备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负责预警信息监管和执法,实现建筑垃圾从产生、排放核准、运输、接受及处置的“联单”闭环及可视管理。
海口市还全方面推进建筑垃圾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在建项目源头管理排查整治,持续推进存量建筑垃圾排查整治,深入开展建筑垃圾违规倾倒执法工作,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截至目前,已督办整改乱排乱倒建筑垃圾行为1038宗,立案查处未经核准擅自处置、运输、乱堆乱放建筑垃圾行为169宗,处罚金额80余万元。通过电视、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及发放宣传册、组织宣传活动等传统方式,常态化多方位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态废料对环境造成污染防治法》《海南省建筑垃圾管理条例》普法及固态废料对环境造成污染防治宣传,提高了市民对建筑垃圾管理的知晓率。
未来,海口市将继续加强建筑垃圾管理,推进资源化利用,为城市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后,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来自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的代表委员们热议报告中的“住建”关键词,从中感知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持续高水平发展的韧性、活力和信心。
“小筑”两会笔记 划重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些与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相关,一图读懂!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查《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审查国务院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及2025年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计划草案,审查国务院关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及202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鸿忠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
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引领推动在中国式现代化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