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主要是因为双方的意见不统一或者是立场不够明确而造成的,隐忍仅仅是把双方的矛盾积压起来,对于事情的解决没有一点的帮助,仅仅是说服自己暂时不去考虑这个事情的严重性而已,久而久之,谁也没有原谅谁,这个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有的时候你当时觉得特别过不去的一件事儿,可能你过了一段时间想想就没那么严重,所以稍微隐忍一些让事情缓一缓,让情绪沉浸一下,可能效果会更好。如果直接坦率对待了,可能问题就会更严重,到时候还觉得没有必要。
在复杂事物自身包含的多种矛盾中,每种矛盾所处的地位、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总有主次、重要非重要之分,其中必有一种矛盾与其它诸种矛盾相比较而言,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正是由于,矛盾有主次之分,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方法论上也应当相应地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根本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规定着事物及其过程的基本性质。譬如生命这个事物,在存在,成长发展过程,同化与异化矛盾就是根本矛盾。
一旦生命死了他的根本矛盾就是有机物质化学分子的合成与分解的矛盾了,如果只变成了二氧化碳,或者碳酸钙,那么就是物理分子运动与静止,根本矛盾,则是分子之间吸引力与排斥力。
各地都在汲取某地重大恶性事件的教训,矛盾激化的问题一下显得更为突出。我调解矛盾有30年的漫长历史,长期面对简繁、大小、难易交织的矛盾,在我总结的很多经验中,有一条最重要的经验是,解决矛盾要把控制情绪、防止矛盾激化放在第一位并且贯穿始终。今天我把容易引发矛盾激化的危机划分为四类,然后分别说明预防方法。一是群体性矛盾的危机,二是单个极端问题的危机,三是人的委屈中潜在的重大危机,四是矛盾变化中形成的危机。
群体性矛盾因为所涉及的人数众多,情绪化会占主导地位。人们之间的情绪影响大多是负面的,理性一般会受到遏制。个别理性的声音会被淹没在情绪化中,情绪化更容易朝偏执化和极端化的方面发展。这是必然的,理由是:群体矛盾往往涉及群体利益,人们会利用抱团聚力、群体施压的方式争取利益,这是导致群体情绪化最本质的因素。群体的情绪化将增强群体维权的力量。在群情激愤、情绪冲突、施加压力中,有人会暂时丧失理智,有人会推波助澜,有人具有攻击倾向。这些人并不全是恶意者或不善者,这些行为大部分是在普遍情绪化的特殊环境中产生的,也会随着特殊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比如,有一次接待上百人的群体性,一位近70岁的老同志拿着一个橙子砸向地面,砸得七零八落,突然就刺激了现场的情绪,导致群众与工作人员发生短暂冲突。事后了解到,这位老同志平时很善良,事后也很纯朴,问他当时为什么砸橙子,他说他高兴。这就是群体情绪化环境对人的异化的特定作用,证明群体性矛盾具有更容易出现混乱,更容易节外生枝,更有几率发生意外的鲜明特征。但问题的发生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会同时产生处理问题的方式。根据长期有效处理群体性矛盾的实践,也包括个别教训从反面的警示,防止群体矛盾激化主要有两大重点:一是以控制现场局面,缓和矛盾冲突为主的以柔克刚和力量保证的方法,简称以柔克刚;二是以实现理性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推荐群众代表,再由代表代替群体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简称依靠代表。
假如现场群众有很多错误,也不必要做出特别反应,在群体情绪面前人们有偏差是难免的,做工作的同志不宜说是非曲直,谁对谁错,这可能刺激和激怒情绪,让工作偏离控制情绪、防止矛盾激化的方向。最佳的方法是以柔克刚。干部在群体面前要多表达歉意,适当做一些自我批评,表达依靠群众处理问题的鲜明立场,善于给群众戴一点“高帽子”,阐明依靠群众处理问题的决心。这不仅能有效缓和普遍的情绪,还是引导个别闹事人体面收敛的方式,以柔克刚是控制局面最有效的方式。当然,应急力量也要尽可能适应现场需求迅速到位,群体聚集需要时间,假如有矛盾升级也有个过程,应急力量及时到位,防控应有保证。
现场局面缓和后,解决群体矛盾的主导方式是依靠代表。相关方面要从群体中选出代表,之后的工作主要与代表协商,控制了代表的情绪,原则上就控制了群体的情绪;统一了代表的诉求,原则上就统一了群体的诉求。但具体工作的过程还要精心做好,比如选代表,要把最具煽动性、号召力的人选出来,我们一定要借助这样的人去控制群体。与代表沟通还需要一些策略,比如适当有一点利益安排,多给一些鼓励,也有必要提示,指出当代表的唯一目的是处理问题。当代表有可能站在公正立场处理问题时,有群众会怀疑被收买了,可能不信任代表。此时,我们还需要给代表创造一些工作条件,巩固他们在群体中的信任度,最终,在处理问题中发挥无法替代的作用。我在参与解决观音桥村解体、罗曼蒂大厦拆迁、渝州电线厂环保搬迁等群体矛盾中,这一些方法的正确性得到全面验证。
单个的矛盾激化都有特殊性,认识特殊性是处理问题的重要基础。不管单个矛盾以怎样的危机形式出现,比如、跳楼、走极端等,都有一些普遍正确的应对方法。处理特殊性的问题,需要普遍的方法和特殊的方法相结合。这里谈几个重点:
要给当事人提供一个自我发泄、自我解压、自我恢复理性的回旋余地。有时候当事人自己不对,但他没想到自己不对,他反而觉得自身是委屈者,认为别人不理解他、误解他、贬低他,在持续累积中,会形成难以承受的心理上的压力,会形成难以控制的外在情绪,稍有外因刺激,这种情绪就可能爆发。此时不适合谈话,不适合教育,更不适合批评,只适合倾听,只适合吸收他的情绪,只适合以静制动。这样,最困难的环节一般都能应对过去,让人情绪缓和下来。有些矛盾激化的教训是,人有错误时急于批评,人有情绪时急于交流,人有问题时急于交锋。正确的方法在不宜的条件下简单运用就走向了错误,形成了刺激当事人的结果,极端时就成为激化矛盾的重要原因。
一些人表现出走极端的行为选择,一般都有特定的具体问题的刺激,同时,又有一种狭隘的、负面的、偏执的思维推波助澜。这种错误思维不易扭转,因为当事人会认为这是解脱现实困境的自然选择,错误思维不改变,错误行为就难改变。所以,消除危机的主要重点是转变人的思维。产生问题的原因不同,一般的引导遵循以下经验:一是引导人把导致走极端的痛苦思维,转化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斗争思维,痛苦产生绝望,斗争产生勇气;二是引导人把陷入眼前困境的绝望思维,转化为面向未来,看到未来更好的希望思维,借助未来的希望增强战胜眼前困难的力量;三是引导人把压迫感极重、要立即选择的偏执化思维,转向减轻压力、理智思考、从容舒缓的缓冲思维。我们能找到共鸣点,就能找到缓冲点。
一个人要走极端,比如身上浇了汽油,手持打火机,怎么缓下来?按一般规律,一个人因个人原因想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们连做他工作的机会都没有,真正是我们工作对象的人,一般都没有自己了结生命的勇气,这就是我们做好工作的依据。但是,工作的过程却充满挑战,主要是要避免刺激,防止人受刺激后一时冲动导致意外。并且要避免僵持太久,延续时间太长,不确定和风险更大,人陷入困境情况特殊,走出困境不容易,经常就是因面子上挂不住。防止矛盾激化一定要注意保护当事人的面子,帮助他下台阶,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有时群众因为情绪化爬高了,下不来了,我愿意成为一把梯子,让当事人体面的顺着扶梯下来。这绝不是形容,而是更有力地说明一点,有时候,面子上过不去就一切都过不去,反之亦然。
一个矛盾如果激化了,性质就变了。在激化的开始阶段,也就是在还没有激化时,不排除有些当事人心中有委屈,之后固然有他的问题,但委屈往往是矛盾激化的起源。发现和消除当事人心中的委屈,是防止矛盾激化最重要的源头性工作,也是非常难的工作。
委屈就是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得到不公正的结果,还往往不被人理解,甚至被人误解。如果一个人的利益受到伤害,有明确的结论,那就是怎么创造条件维护他的利益的事情了,还不是我谈的委屈。委屈一般是这样形成的,一个人在与对方的矛盾中受到了利益损失,但由于情况特殊,取证意识不足,或者认为事情起初并不严重,无需留下证据来维护什么,没注意问题的发展变化性,之后事情出现了难以处理的后果需要维权时,又失去了取证的机会。因没有证据验证自己的委屈,还容易被别人误解,或者即便理解也无法帮助他消除委屈,受委屈者不被理解不受保护,就成了矛盾激化的一个根源。还有一种委屈是较长时间积累的,矛盾双方总有一方长期逞强,而另一方长期被迫承受,平时又没有人发现其中的积怨加深而加以消除。久而久之,有压迫就有反抗,这种反抗的后果,有时就是不可逆转的矛盾激化的结果。
一个人有委屈也只有极个别成为矛盾激化的源头,但对委屈与矛盾激化的关系有必要了解。人们有委屈通常会朝三个方向发展:一是自我承受,当事人善良、理性,清楚自己处于举证不力的不利地位,后悔了,争取了,努力了,也改变不了,就自己改变自身。自己被动接受了,克服了,哪怕付出了一些损失,承受了一点委屈,也自我承受不再抗争,通过时光慢慢的消磨来恢复平静生活。二是坚持抗争,心中耿耿于怀,无法解脱,要维权,要纠缠,要斗争,或许可能得到一点安慰的结果,或者什么也没有正真获得。这种抗争会坚持一段时间,但不太会坚持到底。一方妥协或双方妥协结束的情况较多,因为一个人敢斗争,有时可换取一点有利条件,也有的最终自行放弃。三是进行报复,矛盾激化就是大多分布在在这个范围内。有的人心胸狭隘,性格偏激,固执己见。有可能直接对当事人报复或威胁报复,这反倒不会出极端意外的事。真正出大事的报复,是阴险的、计谋的、通过精心策划充分准备的犯罪行为,这一般都难以防范,因为有平静掩盖着的瞬间爆发特征。
所以,善于发现和消除人们心中的委屈是防止矛盾激化的根本着力点。一个主流的方法是:善于倾听人的倾诉,善于观察人的表情,善于理解人的内心,善于从偏执中发现不公平等。一个人如果坚持向你倾诉他有委屈,即便没有证据,你也一定要加强对他的感性认知。因为真正的委屈是一定有外在表现的,这些表现虽然不构成理性思维的证据,但对这种外在表现有敏锐的感觉,就有了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识的判断和推理的依据,到最后完全可能获得一些接近理性认知的结论。虽然只是理解性的,不具备理性认识的确定性,但一定会有贴近理性的结果,会为消除委屈扫清某种障碍,其中也包括教条思维的障碍,找到合理处理问题的方法。
人们可能认为大事才会引起矛盾激化,其实不然,有些很大的事反而没有矛盾激化,因每个环节都工作到位,都在尽最大努力,都合情合理合法,能给人心灵慰籍和温暖。相反,导致矛盾激化往往是从小事开始的,像争财产、争利益、争名誉、争面子、争口气等,或者记仇、愤恨、嫉妒,甚至看不顺眼等。由于事小,人们普遍缺乏防止矛盾激化的意识和敏锐性,没有投入更必要的精力去发现和消除潜在风险,使这些风险继续恶化。有些激化就不可避免,有的是个人惨剧,有的是家庭悲伤,有的是社会代价。这告诉我们,处理大小矛盾都要有防止矛盾激化的意识并贯穿始终。
矛盾具有客观性、必然性、合理性,解决矛盾最难的是防止矛盾激化。尽管出现这种结果的机率不大,但仍要随时注意把控制情绪防止矛盾激化放在第一位并贯穿始终,只要矛盾不激化,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
矛盾结合体是指由对立的两个或多个角度所构成的统一体。这种统一是在矛盾的基础上实现的。在自然界和社会领域中,矛盾都会存在。然而,矛盾并不是消极的,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事物的发展和进步。矛盾的结合体具有统一性和发展性,也就是说,只有在对立面的统一中,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矛盾结合体的典型案例是“矛盾统一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础原理之一。矛盾统一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对立的两个方面构成的,这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例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定量变化与质量变化、本质与现象等等,都是矛盾结合体的典型案例。矛盾统一论不仅对于研究自然界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探究社会现象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矛盾的结合并不意味没有矛盾,矛盾是都会存在的。矛盾的结合是在不断地斗争、相互转化、相互促进中实现的。例如,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和义务的矛盾,不是消除矛盾,而是在不断的尝试、变革和调整中实现统一。这里,重点是寻找平衡点,从不同的角度、层面看待事物的矛盾,以实现对立面的协调和统一。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矛盾是不断演化和发展的,进而向着更高的方向发展。
人被称为矛盾的结合体,原因主要在于我们拥有爱的能力。这种能力既让我们也可以感受到痛苦,也让我们体验到快乐。
当人们达到一种超然境界,如梁实秋所言:“笑到无泪,欲无求”,即不再为情感所束缚,他们便摆脱了人类情感的困扰。
在一定意义上,快乐与痛苦构成了人类的独特属性,它们展示了我们情感的丰富性,也是我们与其他生物区别开来的重要特征。
书中说,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受到了社会道德的约束,我们在做着雷锋的事情,另一方面,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又是极度的纠结,这跟人的自我性又息息相关,每一个个体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首先它是一个生命,所以就存在着让自我生存的本能,这就跟社会道德的约束相反,所以说,在挣扎中,每个人作出相应的选择都是内心矛盾的结果,当一个人的教育程度在内心生出更深层次的影响到个人意识和想法,那么这样的教育就是成功的,反之,即是人的劣根性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矛盾纠葛所困扰。那么你有没有想过,激化矛盾或许正是打开解决之门的钥匙?古人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当我们将矛盾推向集体层面,放下个人的拘束与内耗,以更直接、更勇敢的态度面对问题时,往往能发现前所未有的解决之道。面对困境,我们何不也试试让矛盾“最大化”,让智慧与勇气引领我们走向胜利?
(视频素材来自央视)原标题:快看视频|贸易压力重创美股,特朗普关税让步,但称和股市无关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裘雯涵
突发,俄军已攻入苏贾市中心!刚刚,泽连斯基划红线:不承认任何被占领土属于俄罗斯!停火30天?俄高层消息人士:普京很难同意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3月12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乌克兰总统选举将在冲突结束和解除战时状态后举行,不会有人故意推迟总统选举。
据微信安全中心消息,二月谣言内容与AI预测彩票、广东医保基金等热议话题相关,我们应当保持理性,不轻信未经证实的信息,关注官方发布的权威消息,避免传播不实信息。
北京一别墅由9000万元降价到1500万元?业内:不可能,应该是“降了1500万元”
当地时间3月12日,#巴基斯坦#军方表示:已打死列车遇袭现场所有武装分子
【央视首次曝光!歼-20发射新型导弹 “超视距”打掉3架“敌机”】歼-20搭载某新型空空导弹,在超视距空战演习中一次击落3架“敌机”。
德赛电池员工连续加班10小时还算旷工?员工平均薪酬减少8% 董事长刘其薪酬却涨超10%逼近200万(潇湘晨报)
凌晨1时15分,知名女歌手演唱会后被带走!她所乘迈巴赫被大数据锁定,“人车分离的瞬间”被控制!本人最新回应
据湖南湘潭市中级人民法院3月12日消息,一名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歌手拒绝还债隐匿行踪,还打算开全国巡回演唱会。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3月13日消息,天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德睿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周德睿 资料图周德睿,男,汉族,1966年2月生,研究生,法学硕士,党员,2022年任天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海底捞男子锅底小便事件获退款顾客发声:收到退款后才知道是自己吃的这家店,觉得很恶心
近日,两名17岁男子在海底捞用餐后向火锅锅底小便引发热议。3月12日,海底捞火锅发布声明并致歉,并表示将对在涉事门店消费的4109单顾客全额退还当日餐费,并提供10倍现金补偿。据悉,12日晚,已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收到海底捞退还餐费的消息。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3月13日13时09分在台东县海域(北纬23.07度,东经121.55度)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
一驻外机构公职人员在当地嫖娼被捕,被境外间谍策反,大量泄密!国安部披露间谍案细节
面对来自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明晃晃的威胁,张某悔恨不已,却也无计可施。记者从国家安全部了解到,近期,国家安全机关破获一起我某驻外机构公职人员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策反的间谍案件。